[健康报]百个日夜创造生命奇迹
2025-02-24 08:37
来源:健康报
作者:伍梅 骆大红
“忐忑不安,心里没底,因为孩子太小了,才400多克。”玲玲(化名)的爸爸廖先生回忆道。2月14日上午,仅25周胎龄、体重470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玲玲,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务人员4个月的精心救治,终于与爸爸妈妈回家团聚。
2024年10月4日,胎龄仅25周+1天、体重仅470克的玲玲来到这个世界。470克,仅相当于一瓶普通矿泉水的重量。玲玲是该院目前收治的体重最低的超早产儿,救治玲玲的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医护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应变能力。
刚出生时,玲玲整个身体跟成人的巴掌差不多大,胳膊还没成人的手指粗,皮肤呈半透明胶冻状,血管隐约可见。由于早产,玲玲自主呼吸微弱,且全身皮肤青紫。医院产科与新生儿科复苏团队立即对玲玲进行抢救。将玲玲置于辐射台保暖,争分夺秒地采取保温膜包裹、气管插管术等救治措施。之后,玲玲被迅速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救治。
为了给玲玲创造最大的生存机会,医护团队通过了解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生长的过程,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规范指南,讨论出适合的综合救治方案,采取“温和”救治理念,将干预措施精简到最少,进行集束化轻柔护理。
在救治过程中,医护团队采用多功能温箱为玲玲保暖,及时往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,给予机械通气支持,并运用温和逐步撤机策略。为全力救治玲玲,相关科室组建医疗、护理抢救小组,依据玲玲病情变化定制动态救治方案,确保每一步治疗都精准有效。
“救治每一个超低出生体重儿,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都会深感压力和动力。一方面,这些孩子来之不易、异常珍贵,挽救孩子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;另一方面,救治极限生存的早产儿,不管是设备、技术还是人力都需要全力以赴。”新生儿科主任唐瑜表示。
治疗期间,玲玲的身体情况极不稳定,多次出现病情变化。但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日夜守护下,玲玲先后闯过呼吸关、营养关、感染关、循环关、黄疸关、贫血关、视网膜激光手术等层层难关。
顽强的玲玲创造了生命奇迹,在一百多天后,迎来与家人团圆的时刻。玲玲出院那天,爸爸妈妈抱着她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此时,这个曾经体重只有470克的小生命已经茁壮成长,体重达到3180克,身高达到48厘米,吃奶情况良好,且未出现并发症。
“这是医者不忘初心、全力以赴的结果,更是医患彼此信任、携手同行的成果。”唐瑜说。